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,一个负责机体的血液供应,一个负责机体的营养和消化,看似各司其职,互不相关,但无论哲学还是先辈们的经验都告诉我们,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任何部分之间都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,只是有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。 心脏和食道就是这样,看似彼此分离,其实唇齿相依。胃食管反流的病人,房颤发生风险增高,我们就一起观看下这场心脏和食道之间的对话。 心房和食道的解剖学关系 总的来说食道和心房的后壁相邻,两者之间只由薄层的结缔组织相隔,这层结缔组织有多薄?只有5 mm(图1)! 因而说心房和食道唇齿相依,真的一点也不为过。 而食道在心房后面的具体位置并不固定,有的人靠近左肺静脉,有的人靠近右肺静脉。在这薄薄的5 mm空间内,容纳着食道的血管、淋巴结和神经丛,这种解剖学上的毗邻,是心房和食道对话的基础。 增强CT可见食道位于左心房的后方,两者之间仅相隔5.1mm 胃食管反流增加房颤风险 普通人群的房颤发病率在1%-2%,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,胃食管反流病(GERD)可使房颤相对风险增加39%,在一项100万人的队列研究中,GERD相关的房颤可达3万例。 而考虑和GERD相关的房颤患者,应用质子泵抑制剂(PPI)对GERD进行治疗后,患者房颤症状可缓解,部分患者应用PPI后由房颤转为窦律,也间接证实了GERD和房颤之间的因果关系。 ★ 在一项纳入了18例阵发性房颤的小样本研究中,所有入组患者均有反酸、烧心这些典型的GERD症状,进行了正规的PPI治疗后,除上述症状缓解外,Holter监测的房颤负荷均明显降低。 ★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,对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同时伴有GERD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,这部分患者房颤发作时更容易合并进食、饮酒、腹胀、冷食、油腻饮食等诱因,且在术中更加容易出现迷走反射,而这部分患者术中电压标测的结果发现,和同年龄的对照组相比,心房纤维化面积并未增加,提示GERD可能通过心脏的自主神经,而不是心脏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房颤风险的增加。 对于评估PPI对房颤的确切效果,是否在部分患者可应用PPI而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,尚需进一步的研究。 胃食管反流为什么增加房颤风险? GERD导致房颤风险增加的机制是什么呢? (1)自主神经激活:来自食道的机械、化学及神经刺激均可导致自主神经激活,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迷走神经功能增强。食道的血管和淋巴结等组织可引起机械刺激,反流的胃酸可导致化学刺激,而食道的神经可导致神经刺激。已有研究显示,上述刺激因素,可通过影响周围的迷走神经,诱发房颤; (2)心房电学结构的改变:在机械、化学及神经刺激因素的作用下,心脏的电学结构如心房不应期、传导速度等,可发生变化,且由于自主神经在心房分布并不均匀,心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改变也不均一,为折返创造了有力条件,从而使得房颤易于诱发和维持; (3)炎症:食道局部的炎症,可导致临近心房壁的炎症,从而诱发房颤,同时食道炎症还伴有系统炎症因子的升高,引起心房电生理特性的改变,也为房颤发生提供了基质; (4)心脏血供:小规模的研究发现,食道反酸可引起冠脉痉挛,导致心脏血供减少,不但心室的血供减少,也有心房,心房缺血可引起电学和解剖结构的改变,如心房纤维化、心房扩大,以及心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均一改变,均为房颤提供了基质。
|